中國已成新資訊黑洞 寒蟬效應拖累資產價格大折讓|伽羅華

May 21, 2023
467 views

一位外來旅客來到新市鎮,看到一家食肆客似雲來,另一家門堪羅雀,你說他會選擇光顧哪一家?為了杜絕外來客比較,有人要求鎮政府禁止所有食肆曝光店內情況,亦不準人們批評食肆的服務質素,違者繫獄,結果人們只能讚、不敢彈,造成這個餐飲業的資訊黑洞後,即時的效果是人們要私下小心打聽哪家是優質的食肆。

因為每家食肆都誇自己食物了得,但沒有人能夠公正核實言論真假,人們也怕說出任何不受官方歡迎的言論而遭到打壓,唯有道聽途說,結果資訊成本高得驚人,首當其衝的是,所有資產價值嚴重受壓,由於投資者在計算回報時,也要計入資訊成本,如果不能取得準確的市場數據,投資者唯有給與大折讓。

資訊成本高昂 笑果文化無辜辜成犠牲品

內地科網股中,阿里巴巴﹙9988﹚的管理水平位列前茅,論業務結構,阿里與外國科企亞馬遜最為類似,兩者同是電商起家,如今雲業務成為主要增長動力,更不約而同投放資源於開發晶片上,所以莫如將阿里與亞馬遜的股價表現作一比較,由投資者投票。

如果翻查2020年8月,阿里的是30倍,阿里關連公司螞蟻部署當年11月上市,此時阿里股價正春風得意,但仍然不敵亞馬遜逾100倍的預測市盈率,阿里股價變相折讓達七成。現時亞馬遜預測市盈率已降至62.11倍,阿里的僅為9.04倍,阿里股價相對亞馬遜出現85%折讓,就算力邀馬雲回國走一走,但對加持股價無大幫助,而京東集團﹙9618﹚及拼多多的預測市盈率也只是12.8倍及16.7倍。

內地科企價格淪落為白菜價是一個普遍現象,原因非常複雜,有可能是阿里的國際業務表現不如亞馬遜,或是投資者看淡內地經濟前景,連帶看衰內企,這些因素都客觀存在,但關鍵的仍是處理資訊成本高昂,大數據不是為企業增值的資產,反而懷璧其罪,需要巨額的處理成本,最新鮮熱辣的例子是因為一場稍為出格的脫口秀被罰千四萬的笑果文化,並且無限期停業,令一家估值逾40億元的創業公司一夜銷聲,對內地資本市場是慘痛教訓,但在國際卻是一個大笑話。

內地科企價格淪落為白菜價是一個普遍現象,原因非常複雜。(美聯社)

大數據非為內地科企增值 反惹懷璧之罪

自從中國推出很多資訊管理的法規,讓從前科技企業較傳統企業多出一個溢價,逆轉為大折讓,近日又鼓勵科技公司拆細,怕其成為新資本寡頭,例如阿里要分拆六大業務集團,打頭陣的是通過實物分派形式將雲智能獨立上市,分拆菜鳥盒馬也已經起動,京東亦宣布分拆京東工業及京東產發,一時間內地科企分拆成風,但公司愈拆愈細,股價表現愈差,在各個業務數據自為政下,僅餘丁點的利好影響也欠奉。

以往證券分析有所謂綜合企業折讓(conglomerate discount),它描述一家多元業務經營的綜合企業集團的資產低於其各部分資產的總和,出現這種情況是這家綜合企業的業務未能互補增益,令投資者估算企業整體價值時如霧裏看花,不得不給與較大折讓,例如有重組前的和黃和內地窗口公司,業務結構複雜,很難吸引資本追逐,但科技公司卻是例外,因為數據聯通對彼此業務互有裨益,分拆後股東結構不同,要建立很多防火牆以履行良好管治,所以很少聽到外國科技公司分拆,反而併購個案俯拾皆是。

另一個資訊黑洞已經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運作,中國在房市祭出「限跌令」,就是嚴禁房地產以低於二手市價交易,但仍然難阻房市緩慢的跌勢,剛公布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按年比已連跌12個月,這個房價指數其實參考性極低,但卻反映限跌令的失效,內地準置業者已深知二手市價不可信,所以市場湧現陰陽合同,就是買家呈報官方備案的買入價是假,差價由賣家透過不同途徑回饋買家,但要履行真合約,需要內房中介的擔保撮合,總之實際市價較官方公布的可能低兩至三成。

外資行德勤遭天價罰款 核數師成高危行業

最近四大外國會計行之一的德勤被中國政府天價罰款2.12億元,德勤北京分所的營運遭暫停三個月。表面上,德勤被重罰,緣於會計行被指於華融2014至2019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缺失、會計資訊嚴重失真等問題,但會計行是處理公司數據的前線機構,就算在人大常委未修訂《反間諜法》前,網信辦對商業數據跨境流動都有嚴格限制,有外資背景的會計行向內地企業查數時早有如履薄冰之感,隨着《反間諜法》修訂版於今年7月1日生效,內地的資訊黑洞繼續擴大,推高資訊成本之餘,讓中國可投資的資產買少見少,又如何談人民幣國際化?

現今社會運作複雜,人與人、人與單位,或是單位之間的協作異常頻繁,以命運共同體來形容社會持份者相互依存的關係非常貼切,每位個體都可能受其他人做事細心或粗疏而受到生命威脅。在這高度市場化的社會中,資訊與資本、人才都各司其職,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某程度資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它是所有持份者作出決策的依據,究竟買不買汽車或房子、生不生小孩、或是出國留學,都是對前景的判斷,但在官方資訊的可信性欠奉的前提下,資訊成本大增將帶來經濟發展遲緩的惡果。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Source: 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