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國經濟陷泥濘謀脫困|伽羅華

June 04, 2023
107 views

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年多前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揚言三天解決基輔,如今攻守之勢易轉,烏克蘭正部署大反攻,將戰火燒往俄國境內。去年俄烏戰事爆發之初,紐約期油飆升至每桶122美元,近日卻反高潮一度跌穿70美元,俄羅斯試圖借戰火推高通脹,希望渾水摸魚的圖謀不能得逞。

同樣,中國經濟也面對百年之未有的大變局。過去三年全球受疫情衝擊,幾經萬難才等到今年疫情獲得紓緩,疫後中國經濟增長獲短暫復甦卻突然熄火,隨着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將於7月1日實施,造成內地營商環境急速惡化,外資以前所未有速度撤資,為挽救外資信心,剛重登首富之位的「鋼鐵俠」馬斯克上月獲邀訪華,規格之高相信連總統拜登也難望其項背。

另一位AI科技牛人、Nvidia掌舵人黃仁勳也不落人後於周內訪華,黃仁勳上月旋風式訪台,期間受到衣錦榮歸式的接待,中國政府為對沖台灣科技業的氣場,亦希望借黃仁勳訪華表達其對外資的重視。

Nvidia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仁勳2023年5月29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發表講話。(Reuters)

兩大科技牛人前後腳訪華站台 實際作用不大

相對於其他部署或正在撤資的科企,Nvidia與Tesla兩大科技超巨與中國政府保持友好關係,當美國禁止全球最頂級、用於深度學習的超級AI晶片H100及次一級A100晶片輸往中國,以避免兩者應用於軍事用途,Nvidia專為中國度身訂造H800,算力雖僅及H100的一半,但已足夠讓中國科企免於集體崩盤危機。

黃仁勳本周二(6)先訪上海,訪華規格或不及馬斯克,但走訪部分內地科技巨頭亦別具意義,原因是中國AI產業的生死,已經繫於兩位出身台南的科技牛人身上,一是黃仁勳,二是有「蘇媽」之稱的AMD掌舵人蘇姿丰,相信Nvidia與中國科技巨頭會談到如何確保AI晶片對華的穩定供應。

中國政府近期不斷祭出政策打壓外資,《反間諜法》只是眾多惡法之一,規管數據的法規不單欠清晰,亦難以在執行時不拖垮經濟,令外國企業撤資速度加快,而且人民銀行降準及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大額「放水」只傾斜國企,未能讓對實體經濟有重大貢獻的民企受惠,故此,就算馬斯克與黃仁勳兩位科技牛人前後腳訪華,相信對挽回外資信心的實際作用不大。其實不止是外資,內地電動車巨頭比亞迪亦偷步在越南建立供應鏈,部署東南亞及國際地區銷售,以繞過美國制裁禁令。

內地40納米以下制程危如累卵

對於美國啟動的晶片技術禁令,中國已有心理準備回歸至28納米以上(納米愈精細,技術工藝水平愈高),不過,日本將於7月23日實施出口限制的23種半導體設備材料卻可以致中國晶片業的死命,日本政府稱限制出口的材料將影響10至14納米的制程,但這些材料以至40納米以下都會使用,意味內地所有40納米或以下制程的晶片生產全部停頓,對中國家電及電動車產業影響至巨,對中芯國際影響亦立竿見影,不單中芯最賺錢的28納米制程受到重創,連帶正在擴充的28納米生產線隨時蒙受巨虧。

中國經濟爆雷處處,政府有需要以雷霆手段處理,否則今年經濟增長難以達到官方5%的增長目標,由今年以來恒指累跌6%,人民幣匯價疲軟便可見一斑。

就以筆者上期談到不斷惡化的地方債問題,彭博社近日向53名來自主權財富基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基金經理和策略師等發出調查問卷,要求他們列出今年5大亞洲市場風險,結果中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名列榜首;其餘4大風險分別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前沿市場主權債務、南韓房地產項目融資壓力及日本銀行業風險。

反映美國科技股的納克達斯累升逾27%,破萬三關收報13,240點。(AP)

今年以來,反映美國科技股的納克達斯累升逾27%,破萬三關收報13,240點,連續6周向上。在AI熱潮帶動下,科技股基金資金流入創新高,截至5月31日止一周,共吸引85億美元流入科技股基金,相信對AI股的樂觀情緒繼續提振科技股,今年納指強勢已經帶動標指累升12%,周五收報4,282點,筆者之前曾預測標指上試4,300關並非天方夜譚,主要是基於大科技股受惠於暫緩加息及美國經濟基調良好,而關鍵是美國上調債務上限是政治問題,共和民主兩黨不解決,雙方都要付出政治代價,事態發展亦是如此,當債務上限問題迎刃而解後,美股短期強勢難以遏抑,投資者要留意的是睇位落車,因為距離明年總統大選仍有一段時間,俄烏戰爭持續,美息走勢亦最難預測,未來美股勢必大幅波動。

美國債務逾31萬億 個人負債9.4萬美元

今次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上調債務上限,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第103次,據美國國會相關部門統計,僅2001年以來,國會對債務上限的調整就超過20次,疫情亦加速債務惡化,過去三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規模大增一倍至約9萬億美元。目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約為31.46萬億美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已超過120%,相當於每個美國人負債9.4萬美元。法案暫緩債務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並對2024財年和2025財年的開支進行限制。

控制美國債務問題是有其需要,但以美國目前經濟表現,承受GDP逾120%比例的債務仍有餘裕,反觀中國今年首季債務便已佔GDP比例飆升至2.79倍,創歷史新高,按季增加7.7個百分點,是3年來最大增幅,所以外資擔心中國債台高築並非無因,暫時少沾港股為妙。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Source: 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