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深夜為何要「打更」? 無人打更後果會很嚴重?

June 28, 2023
58 views

古代深夜為何要「打更」? 無人打更後果會很嚴重? 2023年06月27日10:00 最後更新: 28日11:42

「天氣乾燥,請小心火源。」這句話對於經常觀看古裝電視劇的人來說,或許是最為熟悉的打更口號。雖然打更人通常不是主要角色,但即使在劇中出現,一般也只會喊出這句話就結束了。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在不同的時辰,打更人喊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也許是因為人們對於這個職業了解得越少,就越覺得神秘,因此對於「打更人」這個職業充滿了許多疑問:他只有這一句台詞嗎?他要從幾點開始喊呢?每個小時都要喊一次嗎?

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上,人們會把一個晚上分為五個時辰。從前一天晚上七點開始,也就是天黑後不久,一直到隔天早晨五點,也就是東方剛剛露出曙光之時,打更人的工作就是每隔兩小時出來,高聲宣告當下的時刻以及特定的口號。

這樣聽起來,打更人的工作似乎只是每晚機械地重複報時,並不具備什麼技術含量,也顯得相當枯燥乏味。那麼,為什麼打更人還會成為古代社會必不可少的職業呢?

- 閱讀更多 -

打更人的「職業素養」 在影視劇中,打更人通常都穿著粗布麻衣,悠閒地從鏡頭前面閒逛過去,讓人感覺他們是非常清閒的。然而,實際上打更人不但沒有閒暇,還非常辛苦,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算是一個「高危」行業。如前所述,古人將一晚分為五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有不同的打更詞。這是打更人最基本的職業功能——報時。 例如,我們熟知的第一個時辰(晚上七點到九點),打更人會喊出「戌時一更」,然後說出那句經典的「台詞」:「天氣乾燥,請小心火源。」等到了第二個時辰(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家家戶戶差不多都要睡了,打更人報時後需要提醒大家「關門關窗,防火防盜」。然而,此時其他人都已經「關門防盜」了,打更人卻不能回家睡覺,因為他還有剩下的三個時辰沒有打。因此,在影視劇中我們偶爾也會看到一些劇情是打更人在深夜被殺害的情節。 這在歷史上並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古代的小偷強盜等都是晚上出來作案,很少有人在白天行竊。原因很容易推測,白天光線充足,小偷想要偷竊難度較大,而在深夜人少天暗的情況下,小偷們就會想潛入別人家中偷取大量財物。當時也沒有智能鎖或防盜鎖等防盜設施,因此打更人的職業非常重要。他們的報時和提醒不僅可以讓人們掌握時間,還可以提醒人們注意防盜防火等安全事項。 - 閱讀更多 -

而強盜一般也不在白天作案,因為白天是人們出來活動的時間,街上人來人往,強盜出來作案不僅會很快就驚動官府,還會因為人多不好施展手腳,萬一再遇到一些熱心的武功高手,那就是得不償失了。因此,許多打劫搶掠的行當都是夜晚出來,所以夜間打更,更夫們需要密切注意自己負責區域內有沒有可疑人物。 然而,總有些時候,寬闊的馬路上只有更夫獨自一人,遇到危險的機率相比起白天是大大增加的。如果二更沒有出什麼亂子,等到第三更(晚上十一點——凌晨一點),更夫就會告訴大家:「子時三更,平安無事。」丑時四更(凌晨一點——凌晨三點),「天寒地冻。」這是一夜之中露寒深重的時刻。等到了寅時五更(凌晨三點——早上五點),更夫還會化身為「鬧鐘」,提醒人們「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以上就是打更人平平安安的一晚。在此期間,更夫不僅不能睡覺、時刻警惕,還要守著古代計時的工具,比如水漏、更香等計算時間,以免錯過下次打更。古代的夜晚沒有直接看時間的工具,即使有日晷之類的,那也是富貴人家才有的。所以,對於古代大多數的普通百姓來說,更夫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存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百姓們都需要更夫的打更來進行調整。而更夫一晚上則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像水漏、更香等也只是「計算時間」,具體時辰是需要更夫自己在心裡算出來的。同時配合著其他夜巡人員的校對,直到報完最後一更,更夫才能去休息。 - 閱讀更多 -

打更對於城市的重要性不可小覷 除了報時和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外,更夫還需要在火災和违法犯罪發生時,扮演類似消防員和保安的角色。 先說救火,清朝時期出現「水龍」之前,歷朝歷代發生火災時,只能靠人力一盆盆、一桶桶地打水救火。即使很多人家提前存水,最多只有一缸或者幾缸,但這只能缩短取水時間,救火還是需要用盆用桶去澆,而且,由於是人力救火,遇到稍大一點的火,人們只能把水澆在火焰外圍,笨拙而又低效。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大量的水可以扑灭少量或等量的火,但當少量的水遇到大量的火時,水起到的就是反作用了。因為少量的水在遇到大火的瞬間就會被汽化,從而分解成氧氣和氫氣。氫氣易燃,氧氣又助燃,所以古代其實會阴差陽錯地出現「越救火,火勢越大」的現象。清朝的「水龍」雖然比起人力已經先進了許多,但因為其是金屬制的,且使用複雜,所以要用到水龍時,往往需要先來十幾個壯漢將水龍和其它配套設備抬到火災現場,才能開始使用。 而說到底,水龍只是技術相對人力進步,灭火的強度和效率比起今天的消防車還是要差一大截。因此,古人們沒有多少手段可以對付火災,很多大火只能等到它把能燒的都燒了,沒有可燃物後自行熄滅。例如乾隆年間的一次大火,燒了足足一個多月才熄。 - 閱讀更多 -

根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火災頻繁發生。明朝萬曆年間,泗州大火一次焚毀了民房四千多間,造成無數生命和財產損失,對當時的國家和人民來說是一場災難。火災不僅破壞了房屋,清朝時漢口鎮曾發生兩次大型火災,一次燒毀了商船三四千隻,另一次燒毀了八萬多戶平民住房和商鋪,這是驚人的數字。 令人扼腕的是,火災也會對中華文明精神的傳承造成損失。項羽燒阿房宮的故事讓人們聯想到縱火,那場大火燒了整整三個多月,金碧輝煌的阿房宮被燒毀,藏於宮內的許多古代典籍也付之一炬,再也無法找回。 因此,幾千年以來,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非常重視防火。打更人在夜間巡邏時,第一句話就是提醒百姓要小心火燭,並時刻保持警惕。更夫在巡夜時也要留意周圍是否有火光,並確保安全。如果發現有危險隱患,更夫必須及時撲滅小火苗,如果火勢太大,則需要及時呼叫援助或疏散百姓,這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百姓安全至關重要。 至於防盜,前文提到的更夫巡邏被殺害等情況已經是最極端的情況。因為「預防勝於治療」,這才是更夫真正的價值。更夫看似獨自巡邏,實際上每個更夫背後都有完整的夜間巡防體系。古代城門上都設有譙樓,用於瞭望遠方。 - 閱讀更多 -

自宋朝開始,人們便想到了譙樓和更夫相輔相成的運作方式。譙樓上的士兵報時、示警,更夫在下方接收信號、傳遞訊息,如此一來,一方面注重大局,一方面實踐落地,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晚間巡邏的更夫通常由兩人組成,相互配合,既能增強勇氣,又能互相照應,可謂是默契十足。 若遇到歹徒,更夫便可隨機應變,若武力值高於對方,可將其制伏,若處於劣勢,則需火速求援守城官兵。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方及特殊時刻,如皇城下或朝局動盪之時,官府還會派遣士兵與更夫一同巡邏。故,影視劇中,角色遇到危險,大喊求救,即可能引來士兵支援。 因此,更夫在確保城市夜間安全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角色。古代便有更夫喝酒偷懶,錯過火警,最終酿成慘劇的紀錄。因此,更夫猶如現今的監控,雖覆蓋範圍及準確度不如機器,卻能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及時有效地採取行動。相較於冷冰冰的機器,古代的更夫們用雙眼和身體守護城市,實屬可嘉。 - 閱讀更多 -

為什麼打更消失了? 打更曾經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現在我們只能在影視劇中看到這一職業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計時工具的進步。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從傳說中皇帝的「漏壺」開始,逐漸進步衍生出日晷、線香等其他計時工具。直到明朝鐘表傳入後,人們對於時間的概念更加精準了。儘管科技的落後使得鐘表在明清還是屬於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用的裝飾,但直到解放後,國家大力發展科技,曾經神秘貴重的鐘表也就流入了寻常百姓家。這時,人們在夜晚不需要打更也能知道時間了,而且是直接就能看到,也不用像之前一樣,再去輔以計算這一步驟了,打更的報時功能就被替代掉了。 還有房屋的改變,古代的房屋密度是很大的,因為建築技術的限制,古代是沒有「樓房」的,除了做生意的酒樓、驛站、寺廟之類的,大多數人住的都是一間小木屋或者草屋。 這些小屋子並不能像樓房一樣「疊」起來,而是「平鋪」在地面上的,因此通常情況下都是一間挨着一間,方便鄰里之間互相走動,彼此家裡出事也好相互照應。 - 閱讀更多 -

所以打更的時候,更夫沿着固定的路線打更,家家戶戶差不多都能聽到。可樓房的興起讓打更的難度增加了,一棟樓房至少要四五層,家家戶戶還裝了玻璃,不是古代的木屋紙窗。打更人的聲音要穿透鋼筋混凝土和玻璃的阻攔,同時還要傳遞到高樓之上,怎麼想都是非常艱難的事情。而且,隨着樓房小區概念的成熟,每個小區也有自己的保安,這就又剝奪了一部分打更的功能。 另外,安全治理的進步也是促使打更人消失的重要原因,打更最重要的防火防盜兩點,在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的今天,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消防車和消防員的出現,象徵著國家擁有了在滅火救人方面的專業準備。 消防車比起清朝的「水龍」,消防車的水量更大,水壓更強,能噴射的樓層更高。並且,消防車不像水龍那樣需要十幾個人抬到火災現場,它是反過來的,消防車可以帶著一隊消防員和消防設備快速到達火災地點,進行精準救火,不僅縮短了救火時間,救火效率還大大增加了。 - 閱讀更多 -

而防盜這件事,隨著國家保安系統、警察規模的專業化和擴大化,加上防盜門鎖的普及,小偷強盜之流想要作案的難度大大增加。 還有一點就是,監控系統的發展和各種輔助破案的科學技術,使得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在作案後更加容易被抓住了。隨著國家的犯罪率降低,安全度增加,打更也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了。而如今的我們,雖然有著完善的安全系統進行保護,但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論是日常居家,還是出行活動,我們心中的「打更」聲,可萬萬不能消失。

往下看更多文章

Source: 巴士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