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NBA自由市場第一天:新版勞資協議發酵、開市首日三大贏家與耐人尋味的三筆簽約

July 02, 2023
194 views

2023年NBA自由市場開市首日,就有多達30名自由球員敲定新球季的落腳處。檢視開市第一天的所有簽約,可以觀察到三大現象:降薪、年限短、續留母隊。之所以呈現如此現象,或許和整體環境與新版勞資協議(CBA)上路有關。

首先,今年聯盟超過三分之二的球隊,團隊薪資皆已超出薪資上限,僅活塞、火箭、溜馬、雷霆、魔術、馬刺和爵士尚有薪資空間,可以從自由市場上裸簽球員,但這些隊伍大多處於重建期,並不會是大咖自由球員心儀的去處。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幾支爭冠強權,包括塞爾蒂克、金塊、勇士、快艇、熱火、76人與太陽,皆已超出第一道土豪稅線(The First Apron),由於已經超越觸發硬上線(Hard Cap),所以不得以先簽後換(Sign-and-trade)方式獲得球員。

另外像是湖人、小牛、公鹿等隊,雖然有餘裕進行先簽後換,但如此一來將會導致球隊接下來一整季薪資都必須控制在硬上限之下,操作上處處受到掣肘。而且要湊出讓對方滿意的籌碼實在太麻煩,可能都是造成各隊先簽後換意願下降的原因。

再者,新版CBA將在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若團隊薪資超出新增訂的第二道土豪稅線(The Second Apron),簽約運作將大幅受限,例如無法使用迷你中產條例、進行先簽後換,且不能在季中買斷市場簽下球員,也禁止透過交易拿回更高薪資總額的包裹,以未來七年內的首輪籤作為交易籌碼亦受限,還不能用現金購買次輪籤在選秀會上掏寶等,前幾天太陽、勇士和塞爾蒂克,都進行了牽涉球星的重磅交易。

儘管上述規範將會分階段施行,部分規定於2024年才會正式實施,但為了避免未來陷入第二道土豪稅線的泥淖,制服組從今年就必須開始未雨綢繆,開出的合約都需要更加精打細算,以保持長期的操作彈性。換言之,球隊在和自由球員協商時,會更不願意開出年限較長的頂薪合約,倒也不是球隊真的沒錢,而是要盡量避免多張鉅額合約疊加後,觸碰到第二道土豪稅線的可能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Nearly $1.5 BILLION dollars in contracts were handed out just yesterday after the 6 PM free agency window opened 🤑 pic.twitter.com/6Ya87Ns481 — SportsCenter (@SportsCenter) July 1, 2023

整體看來,今年自由市場的環境,並不利於自由球員轉隊。若想拿更多錢,可能就必須前往戰績較差的球隊;如果留在原隊,則可能得接受降薪提議,以總值沒那麼高、年限較短的合約回歸。不想愧對自己的荷包,又想待在一支比較具有競爭力的球隊,最好的方法或許是續留原隊,因為鳥權續約可無是薪資上限,尤其是當母隊本身就是一支具有奪冠希望的球隊時更該如此。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Khris Middleton(公鹿,3年/102M)、Kyrie Irving(小牛,3年/126M)和Draymond Green(勇士,4年/100M)與母隊續約的主因。留在原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延續原先的角色定位,對自己的發揮空間與身價較有保障。因此不只是超級球星,Caris LeVert(騎士,2年/32M)、Herbert Jones(鵜鶘,4年/54M)等優質輪替,也都決定與老東家繼續合作。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早在開市前,就已經有人察覺到今年自由市場的風向,而提前和母隊達成續約協議,像是Harrison Barnes(國王,3年/54M)、Naz Reid(灰狼,3年/42M)和Nikola Vucevic(公牛,3年/60M)。

幾位握有球員選項的球員,也傾向不輕易投身自由市場,以不變應萬變。上季季中轉戰尼克的Josh Hart,儘管效力尼克期間場均10.2分7.0籃板1.4抄截,投籃三圍59%/52%/80%,應該會得到不少關注,但跳出合約可能有行無市,因此決定執行球員選項。與76人達成分手協議的James Harden,亦執行球員選項,讓球隊慢慢尋找交易機會,增加轉隊的彈性。

在轉隊選擇不多、母隊議價能力較佳的情況下,多數勞方並未堅持「非頂薪不續約」,資方也沒有一昧利用權勢打壓勞方,而是各退一步,選擇折衷方案。像是Irving和小牛的合約即為「2+1」的形式,第三年為球員選項。此種續約模式是否會成為未來幾年大咖球星簽約的典型,值得持續觀察。

Source: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