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欲在NBA證明自己的大物新秀:Keyonte George、Dariq Whitehead、Nick Smith Jr.

April 29, 2023
157 views

『高中排行前幾名,大學延續向前行,怎奈表現不如意,選秀前路蒙陰影。』非常適切的描述了三位高中時期名滿全國的後場大將,這一年的大學生活。三位在高中時都屬於頂級高中球隊,數次對戰,不只打自己出亮眼數據,也帶領球隊打出好成績。個人獲得無數獎項,看起來會是熱透區的熱門人選,但是進入NCAA的這一年,表現都不盡如人意,選秀順位都比開季前要更差,下面就來介紹這三位去年的當紅炸子雞,亟欲重新證明自己的『前』大物新秀。

請繼續往下閱讀

Keyonte George

BIRTHDATE:Nov 8, 2003

DRAFT AGE:19.61 yrs

HEIGHT:6'4"

請繼續往下閱讀

WEIGHT:185 lbs

NCAA Stats:

28.6 mins 4.7/12.5 37.6%FG 2.3/6.9 33.8%3P 3.6/4.5 79.3%FT

15.3分2.8助攻4.2籃板1.1抄截0.2火鍋2.9失誤

請繼續往下閱讀

Keyonte George很早就展現了非凡的籃球才能,進入高中在Texas的路易斯維爾高中打球,作為一名新生,場均能得到 21 分4 個籃板和 1.9 次抄截,並被評為 6A 區年度最佳進攻球員。高二時場均上升到23.9分5.1個籃板2.3次助攻和2.1次抄截,獲得區 MVP的獎項。高四賽季,他轉學到全美最有名,位於佛羅里達州Bradenton的 IMG 學院,成為球隊的第一主力,並在這一年在高中最頂級的比賽打出了統治階級的成績。

高中時期就是以超級外線得分手被球迷所熟知,並且代表美國U18三對三獲得金牌。然而Baylor大學在他加入前,就已經有兩個得分型後場LJ Cryer和Adam Flagler,George加入Baylor後,球隊只能打起三後衛的陣容,前後場失衡嚴重,三後衛都是得分優先的Combo Guard,也沒有球員能比較好的承擔組織的任務,導致球隊的戰術變成外圍三槍單打,每場比賽看誰手感好的情況。也導致他的優點難以完全彰顯,缺點卻是一覽無遺。

Keyonte George是標準的少年天才,得分技術超群,可惜成長期體能沒有繼續成長,過了成長期後開始被各路晚成大物超車。大一賽季沒有展現出眾人期望的頂尖射手風采,反而是暴露了體能上的缺陷。從數據來說Keyonte George的無球得分能力非常優秀,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三分命中率高達46.2%,但是在被防守的情況下,三分命中率掉到26.4%,運球後的兩分投射更糟,僅有29.8%的命中率,如果能切入籃下,命中率略高於後衛的平均水平來到51.6%。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場進攻下,沒有完成半次灌籃,全部出手都是拋射或者上籃,說明了速度與彈跳能力的不足。也因為球隊無法給他適切的安排戰術,大量的單打拉低了整體整體命中率。

技術偏重於得分,後衛很重要的傳球組織上天賦不足,防守能力也受限於體能與臂展,選秀前景不容樂觀。選前的試訓會很大的影響到他最後中選的位置,還是有機會摸到樂透尾段,但是和前NBA全明星Juwan Howard的兒子Jett Howard還有今年NCAA冠軍後衛Jordan Hawkins等球員可能會上演激烈的順位爭奪戰。過去有類似經歷,到大學被迫打三槍,造成數據下滑,但是到NBA發光的球員最有名的就是Bradley Beal,Keyonte George能否同樣到NBA 後繳出更好的成績,是值得球迷期待的。

Dariq Whitehead

BIRTHDATE:Aug 1, 2004

DRAFT AGE:18.88 yrs

HEIGHT:6'6"

WEIGHT:190 lbs

NCAA Stats:

20.6 mins 3.0/7.0 42.1%FG 1.5/3.5 42.9 %3P 0.8/1.0 79.3%FT

8.3分1.0助攻2.4籃板0.8抄截0.2火鍋1.4失誤

Dariq Whitehead高中前期表現並不出色,因為他前面有著Cade Cunningham、Scottie Barnes、Paolo Benchero這些優秀的學長,但是在高中最後一年,總算是輪到他當家。這一年他表現的不錯,拿到了高中生最大獎的Naismith 2022年美國最佳高中球員,還有麥當勞明星賽MVP。

可惜的是大學賽季開始前,就因為長期的膝蓋酸痛接受接查,這一下可出大事了,被檢查出有壓力性的腿部傷勢,跟Cade Cunningham這季被檢查出來的問題幾乎一樣,於是Dariq Whitehead就在去年8月左右接受了手術治療,本來這個手術的恢復期約6個月,也就是等他剛可以回到球場,大學賽季也差不多結束了。最終他選擇拖著半康復的腿在12月復出。

Source: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